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春節期間,晝夜顛倒、飲食不當、缺乏運動......是很常見的現象,這樣就容易造成各種“節日后遺癥”集中爆發,如精神疲憊、胃腸不適、頭痛頭暈、失眠少寐、做事效率降低等等,有的甚至還到了醫院。
因為吃喝玩樂缺乏節制,從而導致消化系統疾病背負沉重的“包袱”。不少醫院就收治了許多被干翻的“干飯人”。
干飯人:網絡流行語,指奮力吃飯的人。年假已過,收收“干飯”的心,把身心、精神、狀態調整到一個最佳頻段是節后的重點工作。
01/飲食清淡,調腸胃
節后養生,腸胃先行,過年大量攝入高熱量、 高蛋白食物,加重了胃腸負荷,年后要多吃點清淡的東西讓腸胃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。
主食最好以谷類粗糧為主,如玉米、燕麥、小米、豆類等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每日50~150克;薯類50~100克。
同時還要多吃蔬菜、水果。每天300~500克蔬菜,其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。每天200~350克水果。兩者不能互相替代。
還有不少人,因為各種原因,一日三餐很難保證食物多樣化。螺旋藻是一種不錯的日常膳食補充。
螺旋藻是一種低熱量食品,含有豐富的水溶性植物性蛋白質、氨基酸、礦物質、豐富的葉綠素a和多種維生素的均衡的營養物,對于平衡人類的膳食營養,能起到重要的補充和調節作用。
在日常中也可以適量補充益生菌,有助于腸道菌群平衡。因為益生菌具有以下作用:
1.抑制腸內有害腐敗細菌的生長及毒素的產生。
2.改善腸道不適癥狀。
3.減少外來致病菌產生感染的危險。
4.促進營養物質(如鈣和乳糖)的吸收。
不少人誤以為只有孩子才需要吃益生菌,其實不然,各個階段的人群都需要,特別是老年人。
科學表明,剛出生的嬰兒,體內益生菌多達99%以上,隨著年紀的增長,人體的益生菌慢慢減少。到60歲以后,人體只有60%-70%的益生菌。而長壽的人,體內的益生菌比一般人多。
在體內增補充足的有益菌,能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,通過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與繁衍,從而協助老人家的腸道健康,讓他們少受腸道病癥的困擾。
02/適當運動,調整狀態
多做運動,增強體質。胃腸不好,身體的消化機能減退,參加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,可以增強身體素質,提高免疫力。
切忌做過于激烈的運動,慢跑、跳舞、瑜伽、散步等都有助于消耗體內的熱量,每次運動時間則不要少于30分鐘。
03/充足睡眠,調作息
一夕不臥,百日難復,好好睡真的很重要。人生需要加持的好精力、好氣色、好運氣,這些都離不開好的睡眠。
節日期間人的“生物鐘”常常會被打亂。節日后一定要早睡,調整好睡眠,可多補一些覺,充分放松休息,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,盡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節律。
每天晚上可以泡泡腳助眠。
總之,年后養生要謹記“五不”原則:
1、不忘調理飲食,粗茶淡飯、蔬菜水果;
2、不貪食,重調養,膳食補充日日養;
3、不宅家中當蝸居客,多動多健康;
4、不熬夜來,早起身,午睡補精神;
5、不怒常笑身心康。
別讓“節日后遺癥”囂張,每天快樂健康。
參考資料:
[1]李永敬、金蘇.益生菌與健康生活[M].北京:中國輕工業出版社.2007:54-55.